几千块的贵妇霜,真的值钱吗?
@三亩
清华化工博士,前强生资深研发经理
致力护肤研究十五年
热爱文字的科学工作者
刚开始写配方分析文章时,我满怀正义感——绝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打自己的脸。
那是2014年年末,作为配方师我对贵妇产品不满,觉得她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内容,却把价格卖到大宝的上千倍——不值。
我对着人家配方指手画脚的时候,大概前辈们只会暖暖地看着:
“你小子总有一天会明白,你这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配方来。”
图片来自:Soogif
前两天我碰到蒋丽刚蒋工,他是国内的顶级配方师之一。
说到La mer的配方的时候,他笑着跟我说:“你仔细看看人家配方,该不该那么贵是一回事,但是举重若轻的姿态,绝对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随随便便写得出来的。”
我回到酒店房间,把La mer网站上几个正在卖的产品配方全都找了出来,仔细对比。
滑动查看更多
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,确实如蒋工所说,配方师前辈写出来的配方,如同诗歌一样凝练,实现功能如同羚羊挂角——既有实际效果,又能符合公司的成本要求,还有故事可以讲。
(不讨论La mer著名的海藻发酵液了,前段时间沸沸扬扬,大家各自理解吧。)
矿油和矿脂
大家今天诟病La mer的矿油和矿脂的组合,觉得太便宜。的确它们并不是很贵的原材料,但当年的配方师把它们排在第二位和第四位,显然有自己的用意。
要知道这个配方写在好几十年以前,那时候化妆品江湖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闹,原料没有这么多可以选择——所以主料一定要足够安全。矿油和矿脂在医疗实践中使用多年,有「美国药典」作为标准,显然是对于消费者最安全的一个选择。
美国药典(USP)级别的矿油,CVS药房销售
可问题在于,矿油和矿脂只能提供单纯的“保湿”,这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,哪怕在几十年前——配方师必须找到合适的办法提高产品的功效。
刚好在那个年代,果酸的作用(走心种草:它比你想的更强大、更好用)被发现——促进皮肤新陈代谢,紧致皮肤,甚至还可以有均匀肤色的效果,可惜,最早使用的“果酸”都比较刺激,而且当年都是医生在用——消费者也不接受。
“油包水”
想要用果酸,就必须保证温和性,当年的配方师没有什么「甘草酸二钾」或「红没药醇」舒缓皮肤,也没有「神经酰胺」恢复屏障功能。
图片来自:Soogif
唯一的办法,就是让“果酸”缓缓地进入皮肤,不要那么快——这就要求配方必须足够“厚重”,让“果酸”在前进的途中不断遇到阻碍,不能大量地在短时间内和皮肤接触到,这样就可以保证安全。
今天的配方师,可以用的办法很多,比如“博乐达”品牌使用的「泊洛沙姆」——这东西像非常细的线团,缠绕包裹在“酸”的周围,不让“酸”自由活动——这样“酸”就不能快速移动到皮肤表面了。
当年没有。
于是这个了不起的前辈选择了“油包水”,而不是普通的“水包油”的方法。
几乎所有的乳液膏霜,都是“油”和“水”两种形态的物质混合到一起的。一般来说,消费者不会接受一层油一层水的产品(当时没有“摇匀后使用”的想法),所以要么把“油”变成“小油滴”分散到“水”里面,要么把“水”变成“小水滴”分散在“油”里面。
“水包油”的产品更容易推开,所以一般的配方师都选择“水包油”。而这位前辈为了让“果酸”能够很融洽地进入使用过程,反其道而行之,用了“油包水”的方式。
而且,他把“油”调得很厚重,涂抹开的时候需要一定的力度,而且在皮肤表面需要一段时间才融化——这样就实现了对“果酸”一定的限制,减少对皮肤的刺激。
(这也是为什么经典的La mer面霜,必须在手上“乳化”一会儿才好涂开的原因。)
图片来自:Soogif
放什么酸?
当时人们并没有接受“酸”这个概念,普通消费者听说“酸”(acid),肯定第一个想到“腐蚀”或者“伤害”,而不是“均匀肤色”或者“抗衰老”。
配方师不能直接放酸,怎么办?
既然不能放酸,那就放“來檬(CITRUS AURANTIFOLIA)果提取物”,其中含有大量「柠檬酸」和「柠檬酸钠」——为了保证足够的“果酸”存在,这个东西的量必须放得足够多。
即使今天的La mer经典面霜的配方中,这个“來檬(CITRUS AURANTIFOLIA)果提取物”依然排在第九位,仅次于主要的几个油脂和甘油,在配合加入一些纯的柠檬酸,就是一个“酸碱缓冲体系”——能够保持产品的“酸”度在一定范围内很长时间。
实际上,这种安排让这个产品具有了一定的调节皮肤表面菌群(烂脸多年不见好,这可能是祸根)的作用,领先于后来的护肤品科研好几十年。
清通简要
回头再看配方本身,所有的原料都是必要的。
除去油脂,就是乳化剂、香精和稳定剂,以及后来加入的「泛醇」之类舒缓皮肤的活性物,这可能是后来配方师加入的——即使后来有所调整,整个配方的原料也不过二十个左右,当年肯定更加精简。
用“油包水”完成“果酸”的利用,用提取物来说服消费者使用,主料选择足够安全的材料,这才是大师的作品——后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,在当年是一骑绝尘的创新。
图片来自:Soogif
这解释了这么多年以来,为什么这个单品卖得这么贵,大家依然继续买单。我在老东家的时候,总经理是个女性,她跟我们开会时说到La mer,总是说:
“你们不要觉得女性傻,你们这些配方师聪明——她们不停地复购的产品,一定是有原因的,她们感知得到,只不过你们固执地不愿意接受她们的感觉而已。”
保持谦卑
今天众多评头论足的后辈,自己写出来的配方恐怕都不能和当年的大师相比。
图片来自:Soogif
大宝SOD蜜最早的配方只有五个主料,依然能够完成足够好的肤感、功能以及成本控制。
这两天我在法国,和鸥美药妆的创始人聊天,说起贝德玛的micellar water,据说早期配方也极其精炼,但是一个配方师用了十五年才优化出来——十五年只做一件事。
我们之所以能够批评别人,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更聪明,而是因为前人留下的经验,改进了整个护肤品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系统,完善了理论体系——还要感谢移动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。
说
:
我常常会想象那些真正深入研究一个课题的人们,他们在书斋实验室里,积累多年完成突破的那一刻——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。
对于别人来说风和日丽,对于他们来说电闪雷鸣。
明天我会接着聊La mer剩下的几个配方——依然有效,但是没有了前辈的羚羊挂角云淡风轻,靠的是集体的力量和积累的知识:公司刚开始的奇迹需要天才,而公司的长期发展则需要日积月累。
(关于价格……这个我真的没法说,只能说是历史和品牌定位原因吧,这是市场部的事情,和研发部关系不大。)
文字编辑:白勺儿
版式编辑:510
↙留言板在这里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直达